
油麥菜
油麥菜簡介
油麥菜介紹
油麥菜
形態(tài)特征
根系發(fā)達,主根較短,須根多分布在土壤淺層;莖系不發(fā)達常短縮,莖上排列著緊密旋狀的葉片;葉片為一個大葉脈呈龍骨狀或形成開心的漏斗狀,為綠色或綠白色,葉根到葉尾成劍狀,直立或半立;一般春季開花。生長環(huán)境油麥菜喜溫暖氣候,喜肥沃、排水良好的沙壤土,生長過程中不可缺水。
分布范圍
歐美國家栽培較多,中國從東南亞引入,在華南地區(qū)種植較廣,又逐漸傳入北京等地。
栽培技術
1.整地做畦
油麥菜定植前畝施腐熟有機肥3500~4000公斤、磷肥20~25公斤、氮肥40~50公斤、鉀肥10~15公斤,畦寬1~1.5米,株行距10×10~15厘米,畝植4~5萬株。
2.中耕除草
油麥菜定植緩苗后,結合澆水追施1~2次少量的速效氮肥,一般每畝施尿素或硫酸銨5公斤,以促使植株生長發(fā)棵,以后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并及時中耕除草。
3.適時扣棚
油麥菜是速生葉菜,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8~25℃,當夜溫低于12℃時要扣棚,扣棚后要及時調節(jié)棚溫和棚內的相對濕度,一般棚內相對溫度以小于90%為宜。
4.合理追肥
油麥菜栽培中應保持清潔衛(wèi)生,生長前期和中期使用0.3%磷酸二氫鉀、尿素溶液進行葉面噴施3~4次。整個生長期追肥2~3次,每畝施尿素5~10公斤或硫酸銨10公斤。
5.適時采收
油麥菜的葉片數(shù)達到30~34片、株高45~48厘米、開展度60~69厘米時,可以在距地面2~3厘米進行一次性采收,采收后除去老葉、病葉,及時供應冬季市場。
主要價值
食用價值:油麥菜營養(yǎng)豐富、口感鮮嫩,生熟皆可食用,是生食蔬菜中的上品,素有“鳳尾”之稱的美譽。
生長習性
油麥菜耐熱、耐寒、適應性強,耐寒性強,喜濕潤,抗病蟲害。
功效作用
1、清熱利尿:油麥菜性寒冷,有下火清熱、除煩解渴、利尿消腫之效,適合春夏季食用,有上火、口腔潰瘍者可以食用油麥菜改善。
2、清肝利膽:油麥菜可以促進消化液分泌,促進食欲,改善肝臟功能,能夠促進膽汁形成、緩解膽汁淤積,有效緩解膽汁性肝硬化。
3、靜心安神:油麥菜中含有萵苣素,有鎮(zhèn)靜安神的作用,經常食用油麥菜可有助于緩解神經緊張,幫助改善睡眠,調節(jié)改善神經衰弱等。
4、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:油麥菜中含有甘露醇等有效成分,有利尿和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的作用,常吃油麥菜可有促進排尿,減少心房和腎臟的壓力,對高血壓以及心臟病患者有一定的幫助。
5、輔助減肥:油麥菜中膳食纖維含量豐富,熱量低,食用后飽腹感較強,還可以促進腸道蠕動,幫助糞便排出,故具有輔助減肥的作用。
營養(yǎng)成分
油麥菜含有大量維生素和大量鈣、鐵、蛋白質、脂肪、維生素A、VB1、VB2等營養(yǎng)成分。油麥菜的營養(yǎng)價值比生菜高,更遠遠優(yōu)于萵筍,主要特點是礦物質豐富。如鈣含量比生菜高1.9倍,比萵筍高2倍,鐵含量分別比生菜和萵筍高50%和33%,鋅含量分別比生菜和萵筍高86%和33%,硒含量分別比生菜和萵筍高22%和1.8倍。
病蟲防治
油麥菜的蟲害主要是蚜蟲,可用40%樂果乳油800倍液噴施。病害主要是霜霉病和軟腐病,分別用70%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300~500倍液和0.02%農用鏈霉素噴霧防治。